黑化强十倍,成魔百倍强(章渝) | 仙都(陈猿)法力无边高大仙(踏雪真人) | 道士夜仗剑(亲吻指尖)我的强化修仙之路(流浪鹰) | 山海提灯(跃千愁) 余下的,只有噪音(沉默的爱) | 天之下(三弦)
问镜(减肥专家) | 星空职业者(文抄公)只有我没飞升吗?(国王陛下) | 剑众生(离人横川)我知道你在做梦(知秋) | 天人图谱(误道者)食仙主(鹦鹉咬舌) |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情终流水)

标题: [访谈] 骁骑校:好的小说是一道菜
羊了个羊
小仙[会采花]

 
羊了个羊
小仙[会采花]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8 08:37

骁骑校:好的小说是一道菜

[attach]285[/attach]



  骁骑校,本名刘晔,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徐州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五届高研班毕业,三江学院特聘教授。2007年开始职业写作,著有《橙红年代》《匹夫的逆袭》《罪恶调查局》等系列作品一千五百万字,其中《橙红年代》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曾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

  

好的小说是一道菜



  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搜集足够的详实的资料档案照片文献回忆录,把这些东西当做葱段、姜片、蒜末、辣椒面,浇上一勺炸过洋葱、花椒、香叶、八角、桂皮、茴香的滚烫的菜籽油,把自己的脑子浸在里面,泡透了之后就可以动笔了。”

  配图是厚厚一摞参考资料,从地图、老照片、回忆录生活史到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都和小说的主题相关。

  这是我在创作小说《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以下简称为《长乐里》)之初突然迸发的想法,好的小说就是一道呈现给读者的色香味营养俱全的大菜,这些参考资料都是这部作品的佐料,而食材则是作者脑海中酝酿的故事雏形。

  

[attach]286[/attach]



  《长乐里》讲述的是一个穿越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一栋石库门房子里发生的各种悲欢离合,在故事的后半段,主角穿越到2020年代,与故人后代重逢后发生的种种奇遇。

  故事的本质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手戏,不管玄幻还是仙侠,穿越还是历史,即便故事的角色是神魔妖怪,是恶龙,是精灵,本质上都是人,都是在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不同境遇下千奇百怪的情感体验才是我们带给读者的盛宴,瑰丽壮观、奇思妙想的异世界架构,只是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副产品而已。

  复杂的情感体验从何而来,一个人的阅历和感悟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有主角的经历,但人类的感情总是相通的,是可以去体会,去理解,去揣摩,去共情的。曾经有一次,我在深圳冬天的街头,看到高架桥下面的绿化带里,两个流浪汉席地而坐,就着残羹对饮,那一刻我在想,他们一定有很多故事,他们的人生不一定精彩,但一定是丰富的。我不可能去了解他的一生,但我可以去采访有相同经历的人,换位思考,去和他们共情。同样的道理,你能和流浪者共情,就能和历史人物共情,去书写那些你没经历过的事情,去想象一个从山河破碎动荡年代走来的年轻人看到今日盛世中国时的复杂心情。

  

[attach]287[/attach]



  有了创作的激情,有了大体的人物和故事脉络,就等于有了一块新鲜的食材,我们暂且将其理解为一块刚从市场买来的肥美的肉,没切,没腌,没任何加工。

  这时候作者把故事写出来,是缺乏细节和滋味的,更像是影视工业的脚本,是留给其他厨师加工的半成品。

  我没有上海里弄的生活经历,如何去描绘旧上海滩的风貌,上海人的人情世故,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这就需要用到准备好的佐料来给作品增添味道,增添的是真实感和代入感,此刻作者就是道具师,要为作品制作出惟妙惟肖的布景来。

  营造环境背景靠的是《老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这样的硬核资料,旧上海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门牌号码,公交线路,甚至大楼平面图,工厂电话号码一应俱全。搭配《上海百年建筑》《上海光影》《上海屋里厢》《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简史》《勃艮第之城——老上海弄堂生活空间的历史图景》这样的书籍,以及网络上搜索到的大量上海滩的照片,如果能找到相应时期的老电影就更好了,这些图像、影像会让作者对环境背景有具体的认知,充分消化吸收之后,描绘出相应的环境场景细节,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幸运的是,上海的老建筑留存极多,可以现场观摩,甚至一百年前的石库门房子也有很多仍在正常使用,而当你站在空无一人的石库门博物馆里,会觉得时光倒流,当你在市中心地段看到老里弄里设置的倒粪站之时,会有沧海桑田之感,再好的资料,也不如最基础的田野调查,你站在原址上的心理震撼,是看再多的书和图也无法比拟的。

  营造社会人文背景靠的是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史》《四明别墅对照记》《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俗语图说》,以及西方学者撰写的《战时上海》《霓虹灯外——二十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等资料,后人的研究,永远比不过亲历者的口述,而掌握了当年租界当局卷宗的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能从另一个视角看待历史,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这些,都是《长乐里》这部作品的葱段、姜片、蒜末,环境背景和人文背景细节扎实,真实可信,相当于食材放在加了佐料的清水中煮熟去腥而已,这个阶段作品的现实主义气息已经出来了,但还是缺少味道。

  这时候作者要去看一些非客观的文艺作品,比如张爱玲的《半生缘》,王安忆的《长恨歌》,程乃珊的《上海探戈》,木心的《上海赋》。看这些对上海熟悉的作家字里行间的韵味精华,是一种有益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感染,至于能领悟几分则要看悟性了。

  食材佐料齐备,勾味的高汤也有了,能否还原历史,再现情景,全凭作者的笔力,笔力这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小说的节奏就像大厨的火候,如何拿捏,如何掌握,其中微妙的平衡分寸是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获取的,有天赋,再加上大量的训练才能达成,缺一不可。

  节奏非常重要,即使是极好的情节,失去了应有的节奏也会变味,你把贝多芬谱的曲打乱节奏重新编排,也会变成噪音,作者要时刻揣摩读者的心态、情绪不耐烦程度,给他们意外,给他们转折,刺激他们,煽情、激怒、讨喜,把读者的情绪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你让他们热血沸腾他们就热血沸腾,你让他们笑他们就笑,你让他们哭他们就哭。

  烈火烹油之后,浇在你的菜品上,现在到了放盐的时候,盐是百味之首,就像是一道菜的灵魂所在。

  《长乐里》描述了九个家庭在国破家亡的时代,在最艰难的岁月绽放人性的光辉,九段百年历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反映的是百年来国家民族的历史巨变主题,弘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跨越时空的人类世界通用的普世价值,讴歌英雄,讴歌人民,也是文艺作品,尤其大众文艺永恒不变的主题。

  而这就是《长乐里》的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骁骑校  2021年08月27日08:4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游客需要登录)

签名构思中……

 
YY书屋始建于2005/03/11,请所有会员发贴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盗版、反动、诽谤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发表的社区话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1 18:32
Powered by Discuz, Processed in 0.009862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enabled


论坛首页 - 清除 Cookies - Archiver - 手机版 - 帮助 - 回顶部
bbs.yys5.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