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 发表于 2022-10-6 08:56
志鸟村:没看过开颅手术,怎么敢写医疗文
志鸟村的新作《大医凌然》目前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这是一个典型的行业文,讲述医学生凌然从毕业进入医院到最终成为一个优秀医生的故事。新书上架订阅获得当月新书月票榜第一,累积获得50万收藏,780万总推荐,打破了医疗题材新书上架纪录,被读者评价为“最有趣的医疗文”。
[align=center][attach]194[/attach]
《大医凌然》[/align]
2020年6月24日,《大医凌然》入选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青年创作与理论研究专项”。8月14日,《大医凌然》影视签约仪式在上海举办。8月31日,《大医凌然》和《庆余年》《琅琊榜》等百部网文作品共同入藏国家图书馆。
那么,志鸟村是如何想到创作这样一部小说的?数百万字的医疗题材小说创作又需要做哪些准备?近日,中国作家网记者采访了志鸟村,围绕他创作《大医凌然》的故事和对网络文学发展的看法进行了交流。
[b]触碰医疗题材,是喜欢突破知识壁垒[/b]
志鸟村写这部医疗题材的小说,其实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2018年,志鸟村开始写《重生之神级学霸》,主角是一个生物系的研究生,在看生物学相关书籍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和药学有了一些交叉,逐渐接触到了医学的部分。志鸟村喜欢科学、生物学、医学类不同类别的知识领域,到后期,每写一本书,他都会看大量的相关专业书籍。此前的《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未来图书馆》《唯我独法》《超级能源强国》等多部作品都涉及到了历史、能源、经济、生物等专业,网文界常夸他是“网文科学天王”。
这与志鸟村少时的阅读经历密不可分。他小时候很喜欢读书,阅读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妈妈给他借的满满一大箱子书,志鸟村每天都在翻看。作为青少年科普读物,书中关于数学、物理、化学、地球、宇宙等学科知识的普及,在当时的孩童心里埋下了日后灵感源泉的小小种子。
接触到医学的部分,他以写作者的本能和敏感在心里构思了一个选题。在网文创作中,医学是个大类,有很多与医生相关的作品,但多偏重写中医。因为此前网文的幻想类作品更多,而中医更有想象的空间。他觉得跟西医的临床医学有关的作品,在网文创作中暂时还是个空白领域,在创作中压低幻想成分,更多关注现实题材的内容,似乎是一个方向。而自学西医相关基本知识,又一次尝试突破知识壁垒,去塑造人物、写故事,更是激发了志鸟村莫大的兴趣和动力。
[b]写缝合手术,他是认真的[/b]
写每一部小说之前,志鸟村都会花大量时间看书、看相关学科专业的网站,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也能更好地开展情节。为了写《大医凌然》,志鸟村提前一年准备,看了大量诊断学、解剖学、药学之类的专业书籍、资料。但是,很多东西只靠文字阅读是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和体会的,他还想更近距离地去观察手术室内部的环境、医护人员的状态、他们的日常等等,对于他来说,实地考察可以成为一种深度阅读,也更有助于创作。
志鸟村真的找到实地考察的途径,在医院现场观摩了一些手术。前前后后大概总共看了几十台,小的有伤口缝合、胆囊切除,大的甚至还有开颅手术。他还会有意识地参考医生写的手术报告、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延伸出来的不懂的内容,就再上网查相关文献、医学视频,谷歌学术、梅斯医学、丁香园都是他常用的网站。志鸟村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就不写,只写自己懂的东西,他不想小说中出现专业性的知识错误。
在正式观摩之前,志鸟村也有担心,担心自己不大能适应现场手术的画面。但真正地站在了手术室里,所有的担心和恐惧其实就没有了。“他们会盖上绿色的手术布,只露出手术区域,这样的话其实就不会那么不适应。”
除了现场观摩手术,志鸟村也会观察医生、护士在医院的日常工作、生活。所有的素材收集好了,他才敢开书,光是开书的版本就试了五六个。在第一次描述凌然的缝合技术细节时,志鸟村写到:“在显微镜下,血管都没有丝毫的颤动,说明未受丝毫的牵拉,这可就不是基础要求了,而是很高超的水平了。有的医生为了练这方面的技术,会将泡沫放在水盆中,再在泡沫上缝合打结,目标是泡沫不能有丝毫的移动。”读来颇有画面感,也令读者觉得扎实。
[b]生冷现实,也可举重若轻[/b]
“《大医凌然》通过主角凌然的视角,讲述了关于医生的真实故事,用扎实硬朗的医学‘技术流’写作,彻底颠覆了医生的刻板形象,让读者进入、了解并逐渐理解神秘的医学世界,并展现了医生视角中的医患关系,既生动可读,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 2018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对这部作品的评语。
《大医凌然》的谐音是“大义凛然”,听起来充满正义感,像是要赋予主人公一些使命感。志鸟村说,他切入的还是现实角度,但自己不大适应也不大喜欢用剖析、揭露的方式去描写黑暗,制造冲突,揭露矛盾。他就想写好一个故事,大家看得开心,还能感受到正能量,所以在书名上就想给人一种正面的感觉。
[align=center][attach]195[/attach]
《大医凌然》入藏国家图书馆[/align]
主人公凌然的塑造也是正面的,他从医是兴趣使然,不是生存压力也不是家里逼迫,他喜欢,所以不断地钻研,成为一个好医生。此外,志鸟村还给凌然做了高颜值的设定。在他看来,帅气的男主角在工作、生活中自然会受到优待,这也很现实,一点都不“脱戏”。帅气男主角更容易吸引读者,也能使故事情节比较流畅,但核心还是在写技术 ,文中大量章节都有描写到凌然精湛的缝合技术。“金手指”系统也设置了凌然每完成一项系统发布的任务,每拿到一项新技能,都变得更为强大,离点亮新的术式又进一步。凌然就像是在一块巨大的技术版图上开疆拓土、攻城略地。
[align=center][attach]196[/attach]
《大医凌然》实体书出版[/align]
同时,医院来来往往的病人,医院的日常状态也都是再现实不过的状态。志鸟村会在故事中自然地穿插这些内容。比如说到值夜班,“值班是最惨的,也是医院仅次于医患纠纷的糟心部分,持续时间通常长达24小时,倒霉的甚至会连上36个小时的班,堪称懒惰蒸发令,健康蒸汽锤,离婚蒸汽机,令医生们避之不及。”虽然诙谐又残酷,但很真实。
在谈到医学生就业的时候,他是这样写的:“国内每年有接近15万名的临床本科毕业生,将近2万名的临床硕士毕业生,而他们希望进入的三甲级医院,全国一共1300多家,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寥寥无几”。又比如转诊制,志鸟村说转诊制很容易就变成了挑选制。“难治易死的病人,专业科室都不愿意要,例如癌症晚期的病人,既不能开刀,又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专业科室就不愿意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专业科室也不愿意接受,病情反复,治好了又复发,再好了不敢走,压床能压到科室的奖金扣光。”很多大家平常会遇到的情况、心知肚明又讳莫如深的事情,志鸟村很自然地写出来,行文之中自然有了深度,这种对医院生态不避讳的刻画,举重若轻,令人印象深刻。
[b]写作,是一场“精卫填海”[/b]
很多人都问过志鸟村名字的来由。每次他都耐心地解释,志鸟是精卫鸟的别名,有志向宏伟、意志坚强的寓意。而“村”就可以理解为故乡、家乡,代表着他对故乡的依恋。
志鸟村是从2005年开始写小说的,那年他正在读大二,后来他又在起点中文网当过编辑,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400本小说的当日更新。无论是写作还是审稿,志鸟村觉得自己的工作,其实跟填海很像。
最初写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兴趣,当时志鸟村把网上好看的书都看完了,就想自己写。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没有这么多,也很少有人全职写,每天更新的字数没那么多。西方奇幻题材的《紫川》(老猪 著)、古典仙侠小说《诛仙》(萧鼎 著)、魔幻小说《佣兵天下》(说不得大师 著)等作品,都是那时候志鸟村追过的作品。
[align=center][attach]197[/attach]
志鸟村[/align]
他最早看网络小说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他坚持在自己生活费也不多的情况下,付费看小说。因为他特别怕作者因为写小说赚不到钱没有办法生存,就不写了。“作者大大好好写书,我会花钱看你的书的。”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直到今天,他也认为,付费阅读是决定这个行业能否存活的关键因素,付费阅读意味着决定权在读者,这是网文跟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对志鸟村来说,经历了网络文学二十多年的发展,大浪淘沙,从阅读者到编辑再到专业的网络作家,他始终热爱着网络文学。即使在被各种包括短视频在内的娱乐方式冲击的今天,他也依然坚信,网络文学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比寻常的,即使精品的沉淀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网络作家自身不断的努力,但网络文学本身的灵性一直存在,而他愿意为这样的事业一直“填海”。
对于每本书的写作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志鸟村是这么想的:“成功了得写三年,失败了也得写三年。那为什么不写成功了?”只要选择了正式开书,他便会认真对待。
[align=center][attach]198[/attach]
志鸟村和妻子“出门遛崽”[/align]
如今的志鸟村和妻子在自己的家乡兰州生活。妻子也是一位网络作家,常常给他提一些写作的建议。每更新完一章,志鸟村都会率先拿给妻子阅读。如果妻子给出8分,志鸟村就会发表;如果是8分以下,比如7.5分,就相当于论文里面的小修;如果连7分都达不到,就可能要重写了。
生活中,食品专业毕业的志鸟村还特别喜欢研究煎牛排,他吃遍了100多家店里的煎牛排,还专门买来美国的煎锅,他妻子在一边开玩笑说,“他会给牛排按摩,均匀地撒调料,看好时间翻面,比对我都温柔。”写作闲暇,他们也会推着婴儿车,带着刚出生的小女儿出门散步,志鸟村偶尔会发发朋友圈,戏称“遛崽”。照片里宝宝的眼睛又圆又大,戴着的小帽子上写着“忙着可爱”。
以《大医凌然》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中的医疗题材创作正在崛起,从2015年至今,阅文平台医疗题材作品的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0%,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医疗题材创作中。随着医疗题材小说的阅读数据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解就能带来理解,通过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散发出去的影响力,一些现实问题的改善或解决,值得令人期待,这或许也是一种文学的力量。(中国作家网 虞婧)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0年11月24日07:30